Search

還記得《十二夜》這部關於狗狗的紀錄片,當年讓大家哭到差點叫救護車,因為太催淚了。還有網友說本來是單眼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還記得《十二夜》這部關於狗狗的紀錄片,當年讓大家哭到差點叫救護車,因為太催淚了。還有網友說本來是單眼皮,回到家之後變成雙眼皮。其實我當時看完也差不多變成那樣。

這回拍續集,格局視野完全升級,談論流浪動物的絕育工程,如何讓飼養者、領養者、社會產生一定的共識教育基礎。為了討論各國如何面對流浪動物,劇組走訪多國,呈現台灣在這方面上面有多麼不足之處。

我在看片過程,受到紀錄片中的從業志工、醫師們的熱血理想而感動,特別是片尾最後提到最新的后里收容所的那一段。配上旋律悠揚的音符,對著鏡頭說著:「她最大心願就是這個收容所沒有半個被遺棄的流浪動物。」

我的淚,就悄悄滑落了。

台灣長期對於動物的概念不清楚,更多飼主只會養,但不懂如何給這些動物友善的居住環境。放任滿山野奔跑,最後四處留情的動物們,引發出更可怕的繁殖問題。

《十二夜2:回到第零天》,是一部具備神聖使命的議題作品,養育、結紮、登記晶片註冊,讓每個動物都有身分。

保護流浪動物,看似與你我都沒有直接關係,但對於已經迫在燃眉之際的動保壓力底下,這是一部需要被串連的慈愛精神,這些無名英雄們的付出,值得被肯定。

那些默默行善餵養狗貓的愛心媽媽們,也希望能正確引導,協助動保團體們,替這些流浪孩子們,找到最適合的暖心居所。

順道一提,當年的《十二夜》不是一部歌頌影像美學風格的紀錄片。

《十二夜》那時談收容所的日常點滴,這些發生在流浪動物世界裡的悲劇,自然不可能成為我們世界的喜劇。我甚至認為導演與攝影指導努力把極度殘酷的畫面,用挺具詩意的影像質地稀釋了幾分真實不堪的殘酷景象。

一堆流血大便的情節是收容所在自然不過的畫面,沒人想看也沒人願意看。但是《十二夜》就是讓你看了,殘酷本來就是收容所裡無法避免的課題,動物們的生死寄託在人們一念之間,這樣的連結是何等脆弱。

所以《十二夜》加強了觀眾面對流浪動物最不堪的一面,十二夜本質上就是一場流浪動物的生死輪迴巡禮,過了十二夜之後沒人領養的就會被撲殺,導演也節制地不把這段死前的安靜殘忍拍給大家看,片尾帶出來的是某些被領養走的動物又是如何重新成長,以及學習融入這個世界的角度。

這回的《十二夜2:回到第零天》看完會讓你覺得,心暖暖的,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做出第一步,我們就能帶領整個社會對於流浪動物的概念,總有一天,我們街上的貓狗都是有愛關懷的,而不再有滿山滿谷的流浪動物,帶來那些不人道的遺憾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Instagram:panboknee 蘋果時事專欄: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uthor/authorid/17/ UDN時事專欄:http://opinion.udn.com/author/articles/210 雅虎時事專欄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author/%E8%86%9D%E9%97%9C%E7%AF%80/ ELLE專欄 http://blog.elle.com.tw/author/1989blue
曾任電影公司行銷公關、星報、自由時報記者。現任威秀影城資深公關經理
View all posts